夺取敌军舰船的核心在于战术规划与资源调配。首先需明确舰船类型及其功能差异,例如运输船负责物资转运,而巡洋舰等战斗舰艇则需优先击溃其防御体系。夺取的关键在于削弱敌方舰船战斗力后,通过登船或占领港口实现控制。初期应优先升级侦察技术,掌握敌军舰船动向,避免盲目进攻导致资源浪费。合理分配科研资源,提升海军科技等级,确保己方舰船在火力与机动性上具备优势。
夺取行动需分阶段推进,首阶段以削弱敌方护航舰队为主。集中火力攻击敌军防空薄弱环节,例如利用轰炸机群压制舰载防空炮,为后续登船创造机会。若敌方舰队规模较大,可采用迂回战术,优先击沉指挥舰或补给船,瓦解其作战体系。战斗中需实时调整阵型,避免舰船过于集中成为靶子。注意保存己方驱逐舰等高速单位,用于追击残敌或拦截增援。
确保港口设施完善,优先建造船坞与维修厂,缩短舰船修复时间。战时需监控燃油与弹药储备,避免因补给中断导致行动失败。占领资源点时,优先控制石油与橡胶产区,这些是维持海军作战的关键物资。利用交易系统平衡资源缺口,必要时可暂时放弃次要目标以保障主力舰队供给。
当敌方舰船耐久度低于30%时,可派遣搭载陆战队的运输舰接近目标。登船成功率受双方兵力差值影响,因此需提前训练精锐步兵单位。若敌方舰船仍有反抗能力,可先用鱼雷破坏其动力系统,限制其移动后再实施登船。成功后需迅速转移舰船至安全海域,并派遣工程兵修复损伤,避免被敌军反扑夺回。
后期巩固阶段需将夺取的舰船编入现有舰队体系。根据舰船特性分配作战任务,例如将缴获的巡洋舰编入主力舰队,运输船则专门负责后勤航线。定期检查舰船状态,及时更换老旧装备以保持战斗力。同时通过军事演习提升混合舰队的协同效率,确保在后续大规模海战中发挥最大效能。过度依赖缴获舰船可能导致战术僵化,仍需持续研发自有舰艇以保持技术优势。